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急剧的城市扩张和迅猛的土地需求。同时,为了重组老旧的重污染行业和保护城市环境和公众健康,很多工厂被迁至城市郊区。搬迁的企业主要涉及农药、炼焦、钢铁和化工等一些重污染行业。工厂搬迁在城市中心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污染场地,其中不少场地的污染状况十分复杂,污染物种类繁多,且土壤和地下水均受到严重污染。
在污染场地的再开发过程中,由于保护措施准备不足和安全防护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建设工人暴露于有害气体和有毒化学物质,对工人的健康形成威胁。此类环境事故引发了公众的不安,也引起了中国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由于公众对于在污染场地上建设住宅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产生了担忧,因而造成了大量污染场地的废弃和闲置。早期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是武汉某场地,由于在建设期间发现该场地存在污染,该场地于2006年废弃,政府因此被起诉应为此承担责任。可见要求在再开发污染场地之前进行安全修复的呼声越来越大。鉴于这些压力,同时受到高地价、高房价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国实施了越来越多的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项目。中央和省级政府也对污染场地问题作出了积极反应,包括正在实施的污染场地政策调研和科学研究项目,以及资助技术研发和修复示范项目等。
在污染场地的修复与管理过程中,中国政府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综合考虑了政策法规、技术条件、资金支持和监督管理的框架,对于有效跟踪、评估与修复数目众多的污染场地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尚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污染场地的管理与修复问题。与土壤保护相关的法律条文更多地体现在其他环境保护法中,如现有的大气和水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以及有关控制固体废物和有毒物质的法律等。但是,由于这些法律有其各自的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且各有其侧重保护的环境要素,因此即便这些法律中与土壤保护相关的内容全部被执行,也无法完全满足污染场地管理的需要。鉴于此,中国政府在处理污染场地问题时,应积极学习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以此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1 | 2 | 3 |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